黃劍:一種新型水泥輕質肌理板—RAUVISIO Cube
原創(chuàng)
視頻內容概要:
在我們展廳入口處,特別設有一塊RAUVISIO Cube的樣板展示。如果大家感興趣,歡迎前往實地觀察。以下是一張近距離的照片,可以看到板材表面布滿點狀、坑狀的紋理,有點像月球表面的感覺。這種設計是有意為之,因為Cube本質上模擬的是水泥或混凝土表面的肌理。
大家對三胺紙或HPL防火板的平面印刷效果應該都不陌生,這些材料可以高度還原真實圖案,但它們很難呈現出水泥表面那種不規(guī)則、自然形成的氣孔、裂紋與坑洞。而RAUVISIO Cube的出現,正是為了突破這一限制,實現自然肌理的高度還原。
我們此次的主題是“重塑城市肌理的輕質未來混凝土”。這種材料的輕質特性,首先體現在它的表面層厚度僅為1毫米左右,而背板則是常見的三胺板,整體結構無需平衡層,僅需單面粘貼即可,且具備多種顏色選擇。
簡單介紹一下混凝土。雖然我并非專業(yè)從事結構材料方向,但引用百度百科可知,混凝土有多種標號,對性能要求極高。而Cube背后的板材,也正是我們熟悉的Rubisq 材料(白色為主),我們后續(xù)展示的PPT中會展示不同顏色的Cube樣本。
值得一提的是,Cube表面的氣孔分布完全隨機,不受人為控制,這正是其自然真實感的來源。設計師正是看中了這類“不確定性”帶來的獨特美感。
以下我們看到的建筑照片拍攝于日本——一個經典的混凝土建筑,給人非常自然、富有肌理的感受,能夠在嘈雜環(huán)境中讓人沉靜下來。圖中螺旋狀樓梯的設計,也進一步強化了這種感官印象。遠處城市的縱深、建筑的挑高、梁柱與橫向肌理的交錯,都體現了混凝土材料在建筑美學中的重要地位。
當我們看到圖中那塊“蘋果”,就會知道這是安藤忠雄的建筑——濱庫縣美術館,位于橫濱近郊,是混凝土建筑美學的經典案例。
接下來本應有一段視頻展示RAUVISIO Cube的視覺沖擊力,但因技術原因略過,稍后播放。
回到水泥本身,它帶給設計師的感受是樸素、雕塑感、純粹等多種特質。這些質感,傳統(tǒng)的三胺材料是很難完全復制的。特別是在家具表面,最終用戶接觸最多的部位,我們希望營造出“這就是真實水泥”的觸感與觀感。
然而,真正的水泥材料存在許多問題:容易掉渣,稍有碰撞便可能破裂,重量大、難加工,觸感冰冷、難以清潔,因此并不適合直接用于家具制造。RAUVISIO Cube正是為了解決這些痛點而誕生的。
我們提出的理念是:“從城市到家居,從空間到家具”。過去水泥更多用于建筑與空間結構,而如今我們希望將這份“城市的肌理”引入家庭生活。
視頻展示環(huán)節(jié)再次延遲,我們繼續(xù)介紹產品本身。
Cube與傳統(tǒng)水泥的不同之處在于它具備以下優(yōu)勢:
抗沖擊:堅固耐用,不怕敲擊。
輕質:重量遠低于真正的混凝土。
防水性強:適用于潮濕環(huán)境。
三維肌理真實感:氣孔和坑洞具有立體感。
易加工:可用常規(guī)木工設備處理。
防指紋:保持表面潔凈。
多種顏色:六種水泥色可選,涵蓋從淺至深的灰色系,滿足多樣搭配需求。
此外,瑞好最知名的封邊帶也與RAUVISIO Cube配套推出新款 RoconteX Pigmento 封邊帶。這款封邊帶為激光封邊工藝設計,內部含有點狀顆粒,與Cube板面的自然色彩過渡高度匹配,實現“無白邊”效果,使整體視覺更為自然協(xié)調。
在封邊后的成品展示中,可以明顯看到其點狀、漸變式過渡的細節(jié),仿佛與整塊面材融為一體。這項技術也在去年的Interzum國際家具配件展中榮獲大獎。
總結來看,RAUVISIO Cube不僅在外觀上忠于水泥的自然之美,同時具備實用性與工藝性,真正實現了“神形合一”。作為一種“防混凝土材料”,它是對水泥質感的現代化、安全化、輕質化重構,適用于門板、家具面材等多種家居場景。

文章來源:魯班園